QY体育会中元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电力物联网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
2021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将继续加快构建智能电网,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同时通过加大跨区输送清QY体育会洁能源力度、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等措施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加强“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用,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推进各能源品种的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到 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30年,国家电网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达到2.8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2021年11月,南方电网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 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支撑公司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配电网建设列入南方电网“十四五”工作重点,规划投资达到3,200亿元。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
2022年4月,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印发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加快电网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建设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友好并网、源网荷双向互动、智能高效的先进电网,突破储能关键技术、核心装备,满足能源系统发展需要。
202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开展城市韧性电网和智慧电网建设。开展城市配电网扩容和升级改造。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有力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到 203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智能开放的现代化农村电网,农村地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城乡电力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全面承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就地消纳,农村地区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力自主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有力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等。会议强调,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2023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阐述了新形势下稳定工作总体思路,即,通过夯实稳定物理基础、强化稳定管理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支撑,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QY体育会。其中,“夯实稳定物理基础”明确了“源、网、储”三侧的建设要求,以合理的电源结构、坚强柔性电网平台、科学有序的储能建设,从物理层面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打好基础。
2024年1月,国家电网透露,将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加快建设特高压和超高压等骨干网架,预计2024年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
2024年1月,国家电网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暨2024年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以特高压和超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为有力支撑,以‘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路径,打造数智赋能赋效、电力算力融合、主配协调发展、结构坚强可靠,气候弹性强、安全韧性强、调节柔性强、保障能力强的新型电网。
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紧扣新形势下电力保供和转型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全程管理、协同推进建设,将全面提升城乡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配电QY体育会网数字化转型,促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2023年1-12月,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电源工程投资完成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电网工程投资完成5,275亿元,同比增长5.4%。
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提出合理规划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加强医防融合、平急结合、医养结合,推动区域医疗资源融合共享。
2022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提出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部门管理互联网诊疗的医疗质量、药学服务、信息技术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处方管理制度、电子病历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等。
2022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主要针对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的整体功能,分为医教研防业务活动、综合管理、财务、资产、人力、事项、运营管理决策、数据基础、基础管理与集成9大类业务,对45级163个功能点进行功能设计。
2022年 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制定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到 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更加完善。
2023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推进人口信息、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到2025年统筹建成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
2023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基本公卫重点任务,要进一步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与区域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及妇幼保健、免疫规划、慢病管理、地方病防治、老年健康信息等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的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逐步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层级,有条件的省份要在省域内建设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
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系统智能化记录分析、时间同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主营产品有电力故障录波装置、时间同步装置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智能配网设备、智能电网测试仪器仪表等。公司智能电网产品广泛应用于电网建设、电源建设、配网建设、用户工程建设及其技术改造等。公司电力故障录波装置、时间同步装置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电力行业业务主要通过投标方式获取订单,进行“订单式生产”、现场安装调试、交付投运,实现向客户的直接销售。用户的建设规模、技改需求,公司产品技术水平、质量控制、服务质量、过往业绩均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
公司全资子公司世轩科技聚焦智慧医共体、智慧医院领域,以全新的微服务架构理念,打造国内领先的自主研发医疗产品系列。产品包括HIS、EMR、PACS、RIS、HRP、集成平台、数据中心、移动医疗、互联网医院、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医共体信息平台、分级诊疗平台等。
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主要通过向医院、卫生主管机构等客户以直销方式提供软件产品或技术服务获得盈利。提供医疗信息化产品的过程就是软件的研发与工程实施的过程。工程实施分阶段实现软件销售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用户通过分阶段验收并交付后完成销售。
国家政策的驱动、行业发展的需求、领先的技术、深厚的医疗系统资源构成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与电力领域各项标准的起草工作,引领行业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参与60项国家、行业、企业、团体标准起草、制定工作,其中已颁布、实施33项标准。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2项,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10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69项、实用新型35项。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登记软件著作权 21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275件。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智能电网主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深化战略方向,丰富产品结构,积极布局电力物联网,实现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新产品、新服务逐渐突显利润增长点。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48,085,402.04元,同比增长1.19%;营业利润为75,974,075.14元,同比增长145.46%;利润总额为77,293,276.63元,同比增长159.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113,292.33,同比增长580.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36,009,492.57元,同比增长 152.24%;基本每股收益为 0.13元,同比增长580.07%。相较去年同期公司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①公司加大智能电网领域市场开拓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及技术创新,加快产品迭代及性能、成本优化,在原有主营产品保持业务增量的同时,新一代智能故障录波装置、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硬压板状态监测系统、轨道交通系统等新产品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报告期内智能电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 41,711.38万元,同比增长18.41%。②公司于2022年12月转让持续亏损的广州穗华,2022年度广州穗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050,990.08元,转让后其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③因公司参投基金公允价值变动增加净利润1,036.06万元,去年同期参投基金公允价值变动减少净利润885.34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品牌销售体系建设,聚焦目标战略客户群,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在夯实传统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产品、新服务的增量市场,签订合同额总计54,558.23万元,同比上升5.63%。智能电网业务签订合同额为51,461.95万元,较去年同比上升10.75%,公司新一代智能故障录波装置、硬压板状态监测系统等新产品签订的合同额正逐年增加。医疗健康业务签订合同额为3,096.28万元,同比下降40.26%,主要原因系:①2022年5月公司转让经营体外诊断业务的大千生物部分股权后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②医疗信息化业务拓展不佳,持续亏损,公司缩减该业务投入,将注销业绩持续亏损的全资子公司中元健康,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产和业务结构,聚焦智能电网领域,以期提高公司整体利润水平,保障股东权益。
公司主营产品持续保持市场优势地位,中标±800kV陕北换流站、浙江温州苍南三澳核电、浙江台州三门核电、海南昌江核电厂、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外送通道阿拉善基地400MW风电项目、广东廉江核电项目、±500kV伊敏换流站等多个重点项目。
陕北换流站是陕北-武汉±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送端换流站。该工程是“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能源大通道,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工程。
海南核电作为海南省一号能源工程,其全面投产每年将为海南省提供占比约三分之一的电力能源供应,彻底解决海南电源性缺电问题。
三门核电站所采用的是全球首座AP1000核电机组,属于第三代压水堆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较大幅度地简化系统,减少设备数量,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三门核电工程是中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信托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美能源合作建设的最大项目。
三澳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该项目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25亿千瓦时。届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5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68万吨,相当于造林11.8万公顷,将为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广东廉江核电作为国内首个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核电项目,在我国核能领域首次开发使用超大型冷却塔,将进一步提升核电项目环境友好性,拓宽我国核电厂址开发的布局和空间,为我国核电厂址开发建设提供全新示范。
医疗健康领域,公司中标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电子病历五级和互联互通四甲信息化评审及升级项目、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PACSRIS系统、移动医疗业务系统维保项目等三级医院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数字化完善研发过程管控机制,合理分配研发资源,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向,在升级原有产品软硬件为安全可控平台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研发项目,拓宽公司产品线。
智能电网领域,报告期共有22个主要研发项目,本年度新增11个,相关项目进展情况如下:低频故障录波装置开发、国网自主可控新一代智能故障录波装置、IST-1600 漏电流检测仪、新一代配网装置V2.0等6个项目已转产,电能质量监测主站软件系统、配电录波主站系统、列车智能化电气柜综合监控系统等4个项目已验收,轻量化六压六流混合继电保护测试仪、智能配电网高压高精测试平台、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开发等6个项目样机试制,安全可控网络分析装置研发、自主可控继电保护测试仪、二次设备信息智能管控系统等4个项目处于开发阶段,便携式新能源数据记录分析仪、手持式数模一体继电保护测试仪2个项目立项。
医疗健康领域,报告期共有5个主要研发项目,本年度终止2个,新增2个。医共体乡镇云HIS系统、世轩医共体管理平台软件V1.0、世轩医共体数据中心平台软件V1.0均在开发中。智慧医共体平台和集团化医疗机构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因全资子公司中元健康将注销,项目已终止。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采用安全可控的高性能软硬件平台,进一步优化技术指标,支持多种功能丰富的采集和处理插件,既能适用于成本敏感的常规变电站和网外用户,也能适用于智能变电站、换流站、储能站等要求高性能的复杂场景,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硬压板状态监测装置可应用于常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换流站等多种场景,实现硬压板投退状态实时在线监测,远程核对、自动核对、历史追溯、异常告警等功能,减轻硬压板投退状态人工巡视的工作强度和责任风险,降低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的风险,提升继电保护出口回路的可靠性,进而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可控网络分析装置采用安全可控硬软件平台,应用于智能变电站,可完整、真实、无损地采集过程层和站控层网络上所有的报文,并进行解析、分析与记录,可提前发现网络的薄弱环节和故障设备,预防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解析结果和记录数据可就地展示、统计、分析和输出,符合当前实际应用需求且满足“四统一”要求。
发变组录波器采用完全安全可控软硬件平台,通过对发变组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状态监视,实现准确分析、及时判断故障类别、准确测定发变组故障位置、记录发变组故障,并最终还原故障现场,应用于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编制 6项行业标准、7项国家电网企业标准、1项南方电网企业标准。
公司之前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GB/T 26866-2022电力时间同步系统检测规范》、国家电网企业标准《Q/GDW 10627-2023换流站直流故障录波装置技术规范》、团体标准《T/CEC 691-2022 故障录波及行波测距一体化装置技术规范》已于报告期内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电网技术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项目为《GB/T 37911.1-2019电力系统北斗卫星授时应用接口第1部分:技术规范》等7项标准。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9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申请2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
报告期内,公司深化两化融合体系建设,陆续上线研发管理系统、生产MES系统,节省人力资源,智能化应用精准提升研发项目、生产的过程管控能力,提高研发及生产效率,进一步完善公司信息化体系。
2023年8月27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终止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的议案》,同意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自公司披露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以来,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相关中介机构一直积极推进各项相关工作。鉴于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实际状况、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及战略规划等诸多因素,本次发行已无法较好地达到发行目的,为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经公司审慎分析并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论证后,公司决定终止本次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公司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采取自主创新、外延并购的方式,规范运作,抓住“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及业务结构,深耕智能电网领域,巩固和提高现有产品在细分行业的领先地位,推进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网业务的发展以及开展电力系统运维服务,锚定新质生产力,在数据采集、输变电智能监测和运维、综合能源管理等领域积极参与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由设备提供商向系统提供商方向发展。
公司将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努力成为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技术持续领先的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知名企业,实现股东、客户、员工、公司的共同发展。
1、为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夯实主业基础,公司立足智能电网业务,在持续保持原有核心产品技术升级的同时,研发信息技术服务、仪器仪表类产品,拓宽产品线,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
2、深化两化融合体系建设。精简审批流程,实现管理和生产流程数字化改进,提高部门间协同办公效率;升级CRM模块,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
3、以市场需求为依托,致力于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研发流程精细化管理,建立研发投入产出效果评价体系,确保研发投入精准有效。在新产品投入的同时,提升产品性能,提高用户认可度和满意度。
4、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持续提高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优化销售体系,打造智QY体育会能电网优质品牌,聚焦目标战略客户群,加大硬压板在线监测系统、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等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
5、精确物料需求计划,加强供应链及仓储管理,提升物料周转效率,减少呆滞物料的产生。
6、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培养售后服务工程师良好的沟通能力,提升响应速度,多维度加强新产品专业技能培训,建设服务品牌形象。
7、保持“有正气、有实干、有激情、有担当”的“四有”工作精神,培养中层管理人员系统思维能力,学会使用动态思维,把握公司大局观。选拔管理人员深造,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行政资源配置,鼓励“一人多岗、一专多能”。
8、持续加强公共关系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积极保持与政府、证券监管机构、大型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拓展公司发展和问题解决路径。利用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及其他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公司进行宣传,提高资本市场对公司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电力行业的发展对包括公司在内的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制造企业有重大影响。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电力规划等方面的变化与公司所处细分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如政策发生偏移或执行放缓,存在着影响公司成长性的风险。医疗健康行业与国民经济及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国家对医疗健康行业的政策及医疗改革的进度会直接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各地政策的落实情况及相关医疗改革的进度直接影响公司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密切关注国家电力行业、医疗行业发展动态,坚持根据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做好前瞻性判断,提升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的竞争力,积极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适时拓展新应用领域与范围。同时随着电力体制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通过投资并购拓展产业范围,增加公司利润增长点,降低行业风险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公司通过投资并购进入医疗健康产业,该业务领域及运营模式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公司根据发展战略进行了多次投资、并购,以对业务拓展、客户资源、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但该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是否能充分发挥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整合过程中不能有效实现协同管理,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应对措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进理解和认同各方现有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使得各方在公司管理风格、员工认同、创新文化等方面保持一致;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公司运作、科学决策、控制风险。
国家在持续推动电力建设及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带来相关领域的市场变化,给公司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公司技术能力、产品成本、销售价格、售后服务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公司面对更多挑战,存在业绩波动较大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紧密关注国家和行业在相关领域的政策变化,加强与用户的沟通,根据市场变化,提升技术水平,加强成本管理,坚持全员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做好市场培育和客户开发,在保障原有稳定客户群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客户,努力提高投标中标比例,同时加强与总承包企业的合作,拓展市场新区域、新的利润增长点,减小公司业绩波动。
公司在电力领域的主营业务为电力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该领域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需求多样的特点,特别在目前智能电网、智能配网、新能源等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客观上要求公司能够超前洞悉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把握需求变动方向,及时推出满足客户需求产品。公司在医疗领域的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产品的研发、销售与服务。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要求公司医疗信息化相关技术及产品能精准适应各地医疗机构的需求,以满足市场变化。如果公司技术开发滞后,产品不能适时满足客户需求,存在丧失现有客户和新客户开拓不佳的风险。
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研发流程,重视研发项目可行性分析,坚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参加各种相关标准制定等行业活动,加强与各级电网公司、相关学校、电力研究院、医疗机构合作,跟踪行业发展方向,研发相关技术,通过技术领先增强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坚持通过积极稳妥推进投资并购的发展战略,实现外延式扩张。公司与并购标的在业务模式、运营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果选择的并购标的不当,或者并购完成后未能做好资源整合,将存在并购目的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标的公司诚信规范运作、管理团队务实经营作为选择标的的重要条件,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精挑细选目标项目,审慎做好尽职调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制定方案,科学决策。加强与投后企业资源共享,互相支持,精诚合作,定期对投后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完善投后企业管理制度,促进双方的文化融合,和谐发展。
公司管理团队主要成员直接持有公司股权,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研发和营销。公司持续完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机制,力求各业务核心人员能充分发挥才能,与公司共同成长。但是仍可能存在不可预期的人才流失影响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风险。
应对措施:持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渠道和流程,通过完善激励制度和薪酬政策,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构建职业发展多通道,提供员工成长与上升的空间,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部分产品处于产业化实施阶段,虽然公司具有丰富的产业化实施经验,且项目实施具有可靠的技术保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公司仍可能面临产业政策变更、市场变化、行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应用趋势变动等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加大募投项目产品的市场推广及销售力度,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做好前瞻性预测,及时调整投资项目技术方向和市场策略。